一貫道

一喪事須知:
(一)『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』
1.父母在世時,應當依禮來奉養。「謂」:父母在世的時候,事親應該恭敬以禮,仰體親心,以承歡得盡天倫之樂。
2.父母逝世後,應當以禮來安葬。「謂」:親喪之時子欲養而親不在,痛斷肝腸,悲感在所難免,安葬之禮要盡哀盡禮,以盡子女之孝道。
3.祭祀要盡禮,「謂」:依禮來祭祀,因為親恩昊天罔極,為人子女者,為追思親恩,音容宛在,刻苦銘心,無以報於萬一,於是對尊親祭點要誠敬追思,依禮誠祭,以安在天之靈,以盡子女之孝心。所以喪葬祭禮,喪則致其哀,祭者致其嚴,一切均合禮而中道。


(二)『慎終追遠』:
父母臨終之時,子女慎誠待側,躬自護理,追求遠源之道,使其能心安意靜,無牽無掛,萬慮皆消,則一道靈光善歸於天,得於永享天樂,此乃為人子女之大孝。


(三)『歸空』(逝世):
即是靈魂脫離軀殼。當人呼吸欲斷,將臨終時,為人子女止於孝,要使靈魂清淨光明,必須在移廳置床之時,先焚蓮花香(108枝一束),然後再備淨爐,以 檀香末供焚不絕,這樣能使脫離軀殼之靈魂,安然行返鄉路,又能淨歸魂之心,而脫離凡俗之污穢,此比超渡之功德,更加微妙。
   ※有修道者要歸空時,供焚檀香,進而恭迎仙佛接迎。


(四)停止呼吸時,屍體於半小時至一小時之內,最好不可移動,使歸靈能夠清淨自然歸返離去。
   ※勸化世人,深望世人,諸位道親,請僅記在心,亦是人生送別之情,如遇尊親歸空時,守靈服喪期間,應該全家老幼,虔誠持齋,一切祭品宜素菜、水果,切勿動刀殺生,其功德遠勝誦經超渡。顯盡孝道之子孫,虔誠齋戒守靈,慎終追遠、以報親恩,切記施行。

 

項目   喪禮儀式內容  做法及意義
1  臨終階段
  1. 配合道場社服人員與近親家屬詳談,告知沾天恩師德殊勝因緣,道場將予以協助與關懷,並處理後事事宜。
  2. 以聊天方式,告知家屬和病患,天恩師德,道之殊勝,龍天表天榜掛號,地府抽丁,明師一指之珍貴。無極理天和彌勒淨土之莊嚴殊勝。讓病患能夠堅定信仰,時常抱持三寶,和觀想仙佛聖容。
  3. 請家屬多多行功迴向病患。
  4. 適當敘訴其因緣殊勝,子女賢孝,請安心養病,如若因緣成熟,要萬緣放下。身體病苦折磨,心中自然有所怨言,或睡不著,請時時觀想仙佛聖容,恭誦仙佛聖號,並交代好未了心願,專心持三寶心法。
  5. 若已知無法恢復健康出院,請建議家屬簽立「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」,放棄電療和氣切。以免對病患造成更大傷害,形成家屬心中不可抹滅之陰影。
  6. 了解道場慎終禮儀處理方法,如果醫院通知病危,當不管任何時間,定要通知前賢,社服單位,道場專屬禮儀公司,協助助念,遺體安置等等相關事宜。
  7. 空暇時間,將其相片,衣物整理,隨時準備出院換穿。
  8. 如預計在家中治喪,有空暇時家中大廳稍做整理規劃,也可請禮儀師先到家中了解,並可解答家屬之疑問。
一般世俗在人死之時,因各地習俗有所不同,所以喪禮的辦理也就不盡相同。僅以常用習俗為據
今人於遺體安置後,俟子女家屬瞻仰後移入冰
櫃冰存,或即「打桶」入殮。
2 歸空禮儀
  1. 家中大廳清出空間,準備水鋪讓大體躺下,頭部朝內,腳朝外。(一般習俗: 斷氣前穿好壽衣、拜腳尾飯、燒腳尾紙、念腳尾經。)
  2. 家中神明,祖先牌位(公媽)。如在一樓,須先遮神示吉。如有開設先天佛堂,則可不用紅布遮住。
  3. 建議先助念恭誦真經佛號,勿再搬動遺體或急著擦拭更衣。
  4. 如果是意外死亡,或需要法醫相驗,須等待警察法醫相驗完,始可穿上衣物。所以在相驗前,不可擦拭更衣。先用蓮花被,彌勒真經被,蓋在大體身上。
  5. 助念前,先向往生者開示勸告抱持三寶,觀想祖師師尊師母聖容。並告知世間一切,皆是因緣和合。皆是假景幻化,肉身已壞,現在感覺是佛性,是靈魂。應該萬緣放下,跟隨祖師師尊師母,回天修行,搭幫助道。現在唯有跟隨道親,家屬念佛。靜待仙佛降臨接引回天。
  6. 家屬代表,準備五盤供果和大把香(108柱)到佛堂稟報仙佛,祈願慈悲接引亡者順利回天。重發心愿,迴向功德給亡者。
  7. 道場前賢應盡速與家屬說明治喪事宜,如助念,訃聞印製,作七、追思會、家奠、道場追思禮及公奠等等。道場能夠幫忙的部分向家屬說明,並與禮儀公司配合協商,使整場禮儀進行順暢。
  8. 車禍意外需驗屍或傳染病或因住院過久,點滴打過量,遺體腫脹。應視情況提早入冰櫃冷藏處理。
  9. 大道明燈(仙佛鸞訓)云:玄關乃是正門,所以得道之士歸空之時,猶如睡眠之中,無半點痛苦。跟一般未得道之人不同。佛教說法:一般人往生之時,靈魂與肉體分離,如生龜脫殼,非常痛苦。
  10. 奠禮堂佈置,以莊嚴肅穆為主,勿過於華麗鋪張浪費,奠禮堂不是展現財力與交際能力之場所,是讓家眷盡情致哀與親友做最後告別致奠之處,切莫以比較心態做佈置。

「豎靈」即為死者設立靈位。人死後三魂七魄散去,須以「招魂幡」招其亡魂,並立一「魂帛」給亡魂依附(牌位)。
2 焚香 家屬代表,準備五盤供果和大把香(108柱)到佛堂稟報仙佛,祈願慈悲接引亡者順利回天。重發心愿,迴向功德給亡者。
4  誦經/助念
  1. 各道場助念如已具一定之規模,可以在喪家安排之作七時間,前往助念,已表關懷之心意。
  2. 如尚未有一定之規模,或是亡者與家屬天職,未符合規定,可以在6天內或與家屬約定之時間,前來助念經典,已表關懷慰問之意。
  3. 追思會之作法,必先開會研討,並徵得家屬同意,在告別式前一晚或適當時間來舉行。
  4. 助念準備物品:(1).彌勒真經經本。(2).彌勒真經念佛機(彌勒真經或其他適合佛號CD和放音機)。(3).彌勒真經被,蓋於病者身上,助其病患心神安定,免於外靈干擾。
5  擇日 擇地 重視陰陽五行及沖剋,因此喪事各種重要
儀節,如入殮、移柩、發引等均需選擇吉日良辰,書於「日課表」,載明各儀節時辰及沖剋生肖,張貼於靈堂壁上。
擇地是選擇埋葬吉地,今人多行火化,火化後骨灰一般安置在靈骨塔,並依亡者生肖坐向選擇吉位。
6  做七(做旬) 其儀式與做法與臺灣傳統喪禮之「做七」同。
7  法事 功德 功德法事是恭請三清(上清、太清、玉清)祖師做主,喚請亡魂至壇前,為他課誦「冥王經」、「慈悲滅罪水懺」等經懺,並透過「走赦」儀
節,再以「給牒」、「過橋」方式,以示亡魂已被超拔度化,不會沈淪地獄之中。
法事功德的目的是超渡亡魂,同時也普渡孤魂野鬼,一般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。
道教相當注重功德法會,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懺,才能拔渡亡魂升天。
8  入殮 遺體沐浴、更衣、化妝後移置棺木內稱為「入殮」,或稱「入木」。
  1. 奉安官與禮儀公司人員協商進行時間
  2. 一般習俗有接棺、乞水、沐浴、放手尾錢、辭生。禮儀公司完成儀式後,請他交給道場,作入殮禮儀式,請奉安官恭讀入殮祝文。禮畢後交給禮儀公司在吉時進行入棺之大體入殮固定。固定遺體後,再交給道場進行封棺儀式,請奉安官恭讀封棺文。
  3. 在入殮之空檔,可以帶動家屬恭誦彌勒真經與心經等。
  4. 按照吉時或是家奠禮前30分至1小時,請奉安官和扶柩人員,進行移柩儀式。
  5. 現在奠禮多因場地關係,遺柩無法在式場後方。所以移柩儀式變成形式上動一下,沒有再請奉安官進行移柩儀式。
9 一貫道追思禮暨公奠禮 (家奠禮依國民禮儀或當地習俗進行)
一貫道追思禮暨公奠禮之程序:
 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,先由子孫,後按與死者親疏關係之宗親、姻親先後奠祭,是為家祭(奠)。家祭(奠)後由死者朋友拈香奠祭,
今人交遊廣闊,大都於家祭(奠)後行公祭(奠)儀式,由外賓弔唁致祭。
  1. 獻供禮(三獻禮)
  2. 請靈儀式(召請讚語)
  3. 恭誦彌勒救苦真經(心經)
  4. 唱輓歌(思親感恩偈、前賢頌、離情、思親人等等)
  5. 生平介紹(播放追思影片)
  6. 證道儀式(讀證道詞)
  7. 讀哀章行報恩禮(唱思親人等孝歌)(國民禮儀建議在家奠儀式進行)
  8. 致謝詞
  9. 治喪委員會公奠
  10. 各機關、團體、道場公奠
  11. 唱送別歌
  12. 自由捻香
  13. 封釘、起柩儀式
  14. 發引時各位道親兩邊豎立(或捧花)默誦佛號、恭送靈柩發引
  15. 坤道捧花隊伍約10-12人(或20人)在靈柩前方引導
  16. 護靈執拂人員,在遺柩旁護靈上車或走在靈車兩旁,直到定點全部人員上車出發。
10  火化 安葬 晉塔 火葬則是在火化場火化;土葬則在墓地掩埋。
今人大都行火葬。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,陳放於靈骨塔。
  1. 扶棺人員將棺木送到定點,奉安官配合相關人員,(部分家屬有聘請誦經師)在遺柩前進行火化荼毘儀式,恭讀荼毘祝文。
  2. 在適當地點恭誦彌勒真經、心經等迴向亡者。
  3. 一般之送葬隊伍均急忙火化,甚至無有章法,火化場如同菜市場,讓人覺得雜亂無章。所以相關人員應先研究走位和動線。使得火化荼毘禮儀莊嚴隆重。
  4. 部分地區有清淨靈之儀式,奉安官需了解其作法。
  5. 配合火化等待時間,可先迎靈回家安奉。
11  返主 安靈 葬畢奉神主(魂帛)以歸,稱為「反主」。而為神主(魂帛)安位祭祀,稱為「安靈」。
  1. 家屬應在廳堂之側面擺上供桌,(或是適當的地方)。供桌一般應設於右側(虎邊)安奉。
  2. 準備好祭祀用品,水果等。請奉安官主持安靈儀式。
  3. 時間許可,恭誦彌勒真經、心經等迴向亡者。
  4. 安靈圓滿後,奉安官或其前賢,可向遺族開示天道寶貴,前賢慈悲等。使其家屬發心研究幫辦,助其亡者果位高升。
12 百日  對年  三年 
除靈  合爐
親人亡故後第100天、周年都須祭祀,周年後再擇一吉日舉行三年祭祀和合爐儀式。
13  慎終追遠 每年清明節、忌日掃墓祭拜、追悼。

 

 

 
一貫道道親歸空暨謝恩禮節
一○八炷香、獻供五或十盤 

  1. 早晚獻香禮節後呈報再加叩歸空(謝恩)禮節。
  2. 呈報亡者姓名地址求道日期佛堂引保師點傳師姓名及所屬壇名
  3. 若資料無法查詢,就已知的部分稟告即可。  

【資料出處:臺灣殯葬資訊網】

 

聯絡我們